丘吾子三失
早读《孔子家语·致思·孔子适齐》,有孔子与丘吾子的一段对话,述丘吾子生前三失之戒:失亲、失节、失友,甚为令人沉思。丘吾子,又作丘吾(约前591—521),春秋齐国人。
丘吾子,以花甲之年,痛感平生之失,最后溺水而归。其哀叹曰:“夫树欲静而风不停,子欲养而亲不待。往而不来者,年也;不可再见者,亲也。请从此辞。”这种悔之不及的情怀,让人呃息不已。
“清明虽过伤犹在,落花肩上泪满颊。空有惜春留春意,无奈春光不待暇。”(拙句《莫高窟的仲春》)去年秋天,我为着姐夫住院治病的事情急回乡里,有人不太理解,但我自己知道:双亲已经走了多年,家乡让我挂念的就是手足亲情。期间,高中最好有四位同学中,适逢一位同学的女儿结婚匆匆地见了两面,另一个同学有事而未能见面;再有的两位同学已经先期归去更无从见起。失友之戒,何期痛哉!
仲春之际,重读斯句,何复重言?引原文如下:孔子适齐,中路闻哭者之声,其音甚哀。孔子谓其仆曰:“此哭哀则哀矣,然非丧者之哀矣。”驱而前,少进,见有异人焉,拥镰带素,哭者不哀。孔子下车,追而问曰:“子何人也?”对曰:“吾丘吾子也。”曰:“子今非丧之所,奚哭之悲也?”丘吾子曰:“吾有三失,晚而自觉,悔之何及。”曰:“三失可得闻乎?愿子告吾,无隐也。”丘吾子曰:“吾少时好学,周遍天下,后还丧吾亲,是一失也;长事齐君,君骄奢失士,臣节不遂,是二失也;吾平生厚交,而今皆离绝,是三失也。夫树欲静而风不停,子欲养而亲不待。往而不来者,年也;不可再见者,亲也。请从此辞。”遂投水而死。孔子曰:“小子识之,斯足为戒矣。”自是,弟子辞归养亲者十有三。
乙未年二月十八日识于空巢,是日清明后二日。
评论